小肚子是為了保護子宮和卵巢?醫生提醒:腹部脂肪過多危害很大!
來源:科普中國
作者:科學辟謠
發布時間:2025-02-26
瀏覽次數:747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流*言

“女性的小肚子是為(wei) 了保護子宮卵巢?”

很多人都有小肚子,也都會(hui) 為(wei) 小肚子而苦惱。但是網上出現了“女性的小肚子是為(wei) 了保護子宮卵巢”是說法,讓不少人信以為(wei) 真,紛紛表示:“終於(yu) 為(wei) 小肚子找到存在的意義(yi) 了!”有的人從(cong) 而中斷了減肥計劃,甚至有的人開始養(yang) 起來了小肚子。

流言分析

並非如此。

人的小肚子主要是脂肪堆積造成的。這些脂肪沒有包裹著子宮卵巢,所起的保護作用很小,子宮和卵巢主要靠骨盆保護,靠韌帶固定。此外,脂肪太多所引起的腹部肥胖往往會(hui) 帶來更多健康問題。脂肪太少、太多都不好,保持適中是關(guan) 鍵。

小肚子保護不到子宮和卵巢

人體(ti) 軀幹內(nei) 的空間按上、中、下大致可分為(wei) 三個(ge) 部分:胸腔、腹腔和盆腔。胸腔由肋骨保護著心肺;腹腔內(nei) 有胃、腸、肝、膽等多個(ge) 參與(yu) 消化的器官,骨骼對它的限製少,什麽(me) 時候想多吃點都方便;腹腔下方是骨盆,骨盆裏的空間稱為(wei) 盆腔,子宮、卵巢、膀胱、直腸都在裏麵。

順著肚臍眼一路往下可以摸到骨盆在身體(ti) 前方的邊界,叫做恥骨聯合,這是區分腹部和會(hui) 陰部的一個(ge) 標誌點。當我們(men) 談及“小肚子”時,指的一般是肚臍到恥骨聯合之間的區域,這時,問題就來了。

子宮和卵巢位於(yu) 盆腔內(nei) ,基本上不會(hui) 超出恥骨聯合的平麵,我們(men) 進行婦科檢查時,也往往需要特地將子宮向上托舉(ju) ,才能從(cong) 腹部觸及正常子宮的頂部。小肚子後麵壓根不是子宮和卵巢,它又如何對子宮和卵巢提供保護呢?所以不要指望靠小肚子來保護子宮和卵巢了。

真正保護者骨盆和韌帶

就像頭骨之於(yu) 大腦、肋骨之於(yu) 心肺一樣,骨盆為(wei) 子宮和卵巢提供了堅實的保護,但除此之外,韌帶的固定作用也功不可沒。

盆腔裏的子宮和卵巢並非像鍋碗瓢盆那樣碼放在櫥櫃裏,它們(men) 都有各自的韌帶確保它們(men) 保持在相對穩定的位置。子宮有四組韌帶,有的從(cong) 下方固定住子宮,防止它從(cong) 陰道脫垂下去;有的從(cong) 兩(liang) 側(ce) 維持子宮在正中的位置,不會(hui) 左右扭轉;有的則維持子宮向前傾(qing) 斜和向前彎曲的形態。兩(liang) 側(ce) 的卵巢也各有兩(liang) 條韌帶,一條連接骨盆,一條連接子宮,確保卵巢總是在相對固定的位置上。

有了骨盆的保護,子宮和卵巢這兩(liang) 個(ge) 重要的器官輕易不會(hui) 受到外力的衝(chong) 擊;有了韌帶的固定,子宮和卵巢也不會(hui) 在翻身、跳躍等大幅活動時隨意扭轉或者滾作一團,自己和自己互相傷(shang) 害。所以說,骨盆和韌帶才是子宮和卵巢真正的保護者。

脂肪起到的作用

熱搜話題中還提到:“子宮、卵巢、輸卵管,被柔軟的腹部脂肪緊緊包裹著”,這句話或許讓一些朋友仍然心存期待:或許脂肪多少還是有點保護作用的?我們(men) 快遞運送易碎品時,常常在周圍填充泡沫用來減震,脂肪是不是也能這樣保護子宮和卵巢呢?

答案依然是:很遺憾,並沒有。

其實子宮和卵巢周圍都很幹淨,並沒有脂肪“緊緊包裹”。婦科醫生們(men) 做子宮、卵巢、輸卵管的手術時,也從(cong) 來沒有包裹著它們(men) 的脂肪需要揭開。圖中標注“脂肪”的黃色組織是腸係膜或者大網膜的脂肪,它們(men) 有保溫功能,對於(yu) 胃腸有緩衝(chong) 、減震和保護作用,還參與(yu) 一些免疫、代謝過程,對於(yu) 胃腸很重要,卻並不直接保護子宮和卵巢。

微博截圖

而回到本文主題,“小肚子”的產(chan) 生主要由於(yu) 下腹部皮下脂肪的累積,大網膜和腸係膜的脂肪屬於(yu) 內(nei) 髒脂肪,和皮下脂肪之間隔著多層肌肉和筋膜,其實是兩(liang) 回事。內(nei) 髒脂肪本身就沒有直接保護子宮和卵巢,以此論證皮下脂肪有保護作用就更沒有說服力了。

不過,脂肪對於(yu) 子宮和卵巢並不是一點用都沒有。人體(ti) 需要適量的脂肪維持多種生理功能,脂肪太少或者太多都不好。

低體(ti) 重會(hui) 增加感染風險,這意味著太瘦的人更容易感冒、流感或被其他病原體(ti) 侵襲,體(ti) 脂率過低還會(hui) 導致下丘腦性閉經,影響雌激素水平,進而導致骨量流失及其他低雌激素相關(guan) 的問題。

脂肪過多的危害就不用多說了,單就女性生殖係統健康而言,體(ti) 脂過多可影響排卵和月經周期,還可能會(hui) 增加子宮內(nei) 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子宮內(nei) 膜息肉、子宮內(nei) 膜癌、卵巢癌等疾病的發病風險,長期體(ti) 脂過多還會(hui) 影響盆底功能,導致盆腔髒器脫垂、壓力性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礙疾病。

所以,太瘦和太胖都不健康。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健康成年人(18~64 歲)的BMI(計算方法和單位:體(ti) 重 kg÷身高 m 的平方)保持在 18.5~23.9kg/m2,65 歲以上老年人的 BMI 應該略高,為(wei) 20~26.9kg/m2。隻要體(ti) 脂在合適範圍內(nei) ,有一點小肚子也不用焦慮,健康本身就是美麗(li) 的!至於(yu) 子宮和卵巢,它們(men) 有骨盆和韌帶保護,就不要對小肚子寄予太多的期待啦!

照“謠”鏡

這類謠言通常簡化複雜問題,將複雜的生理現象簡單化,用單一原因解釋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例如,小肚子的形成涉及遺傳(chuan) 、激素、生活方式等多方麵因素,但謠言卻將其歸結為(wei) “保護子宮和卵巢”。同時又提供了虛假安慰(如“這是正常的,無需改變”)來吸引關(guan) 注,使得人們(men) 更願意傳(chuan) 播。

識別這類謠言的關(guan) 鍵是保持批判性思維,查閱權威資料,避免盲目相信單一解釋。

參考文獻

[1] Dobner J, Kaser S. Body mass index and the risk of infection - from underweight to obesity.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18;24(1):24-28. doi:10.1016/j.cmi.2017.02.013

[2] Lambrinoudaki I, Papadimitriou D. Pathophysiology of bone loss in the female athlete. Ann N Y Acad Sci. 2010;1205:45-50. doi:10.1111/j.1749-6632.2010.05681.x

[3] Broughton DE, Moley KH. Obesity and female infertility: potential mediators of obesity's impact. Fertil Steril. 2017;107(4):840-847. doi:10.1016/j.fertnstert.2017.01.017

[4] Pantelis A, Machairiotis N, Lapatsanis DP. The Formidable yet Unresolved Interplay between Endometriosesis and Obesity. ScientificWorldJournal. 2021;2021:6653677. Published 2021 Apr 20. doi:10.1155/2021/6653677

[5] Pavone D, Clemenza S, Sorbi F, Fambrini M, Petraglia F.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of Uterine Fibroids. Best Pract Res Clin Obstet Gynaecol. 2018;46:3-11. doi:10.1016/j.bpobgyn.2017.09.004

[6] de Azevedo JM, de Azevedo LM, Freitas F, Wender MC. Endometrial polyps: when to resect?. Arch Gynecol Obstet. 2016;293(3):639-643. doi:10.1007/s00404-015-3854-3

[7] Crosbie EJ, Kitson SJ, McAlpine JN, Mukhopadhyay A, Powell ME, Singh N. Endometrial cancer. Lancet. 2022;399(10333):1412-1428. doi:10.1016/S0140-6736(22)00323-3

[8] Park J, Morley TS, Kim M, Clegg DJ, Scherer PE. Obesity and cancer--mechanisms underlying tumour progression and recurrence. Nat Rev Endocrinol. 2014;10(8):455-465. doi:10.1038/nrendo.2014.94

[9] Chilaka C, Toozs-Hobson P, Chilaka V.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and obesity. Best Pract Res Clin Obstet Gynaecol. 2023;90:102389. doi:10.1016/j.bpobgyn.2023.102389

策劃製作

作者丨飛刀斷雨 醫生

審核丨蘭(lan) 義(yi) 兵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chan) 科醫院副主任醫師




歡迎掃碼關(guan) 注深i科普!

我們(men) 將定期推出

公益、免費、優(you) 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後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