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圖為(wei) 七星古樟戍衛天師府。 倪雲(yun) 攝
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票房破百億(yi) ,片中“陰陽、五行、修仙、煉丹、變身術”等道教元素被熱議。道教源起東(dong) 漢張道陵所創五鬥米道(天師道),核心思想為(wei)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近日,筆者前往“道教祖庭 天師故裏”——江西龍虎山上清古鎮訪古樟。漢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第一代天師張道陵在此潛心煉丹修道,“丹成龍虎現”,龍虎山因此得名,也開啟了道教在中國近2000年的生長之路。
空中鳥瞰,上清古鎮呈太極陰陽圖形狀,中間一條瀘溪河,將上清集鎮和對岸桂州村分隔,兩(liang) 岸古樟成蔭。太極兩(liang) 邊“魚眼”,各有一棵千年古樟。一棵屹立古鎮入口處,一棵位於(yu) 桂州村東(dong) 夏鼎墓碑旁。
張道陵為(wei) 推廣道教,由贛入川。三國年間,其第四代孫張盛攜印、劍、經籙返回龍虎山,在上清建府定居,道統傳(chuan) 襲至今1900多年,曆65代天師,成為(wei) 和山東(dong) 曲阜孔氏家族並稱的“南張北孔”兩(liang) 大世家之一。
天師府內(nei) ,植有七棵古樟樹,呈北鬥七星排列,分別名為(wei) :陽明、陰精、真人、玄冥、丹元、北極、天關(guan) ,合稱“七星樟”。七星樟,長者800多歲,少者600多歲,平均年齡700多歲,如七位高道戍衛宮觀。
漫步古鎮,處處可見國家級、省級文保建築,門前多伴古樟。長慶坊(當地人稱朱老爺廟)前800多歲古樟,香火最旺。“朱老爺”為(wei) 金元時期四大醫學名家之一朱丹溪,懸壺濟世,頗受愛戴。
古樟樹下設有上清土地廟,各路信眾(zhong) 在此祭拜土地公土地婆、祭拜古樟樹、祭拜朱老爺,祈求添福添壽。年年歲歲,綿延不絕。
==============================
延伸閱讀
江南無樟不成村
作為(wei) 一個(ge) 南方人,從(cong) 來沒有想過要專(zhuan) 門去“讀”樟樹。它的樣子、它的氣味,熟悉如家人,從(cong) 兒(er) 時相伴至今。
樟樹,廣布長江以南。中國有84座村莊以樟樹命名,37個(ge) 城市把樟樹定為(wei) 市樹。江南一帶,無樟不成村。許多村落口,都有古樟樹,甚至是古樟樹林。僅(jin) 江西省,就有近6萬(wan) 株古樟樹。
江南多樟,也多戲台。跟人約地點,最確定的坐標:村口大樟樹或村裏大戲台。有些村落,樟樹和戲台都臨(lin) 河,就有了魯迅筆下的社戲場景。這個(ge) 江南出生的孩子,原名周樟壽,祖父希望他像樟樹一樣長壽且成材。
還有張愛玲的《更衣記》中寫(xie) 道:“回憶這東(dong) 西若是有氣味的話,那就是樟腦的香,甜而穩妥,像記得分明的快樂(le) ,甜而悵惘,像忘卻了的憂愁。”
一代代人都有自己的大樟樹記憶。外公說:“我做蘿卜頭(贛方言‘孩子’)時,村頭那棵大樟樹可以放一張八仙桌進去,中間可以藏千斤穀。我們(men) 曾經放繩梯下去找人。”媽媽說:“我小時候,還在那兒(er) 捉過迷藏。”
筆者的記憶裏,滿是樟木芳香。從(cong) 前,南方姑娘出嫁,父母會(hui) 為(wei) 她置辦些樟木箱子和樟木衣櫃、臉盆架等家具陪嫁。外公做過木匠,小時候筆者常看他幹活。媽媽則很喜歡在櫃子裏放些樟腦丸驅蟲。每年暮春初夏,正是樟樹開花時,“白水汪汪滿稻畦,樟花零落遍前溪”,空氣裏都是清甜的香。
(作者係博物創作者、自由撰稿人)
歡迎掃碼關(guan) 注深i科普!
我們(men) 將定期推出
公益、免費、優(you) 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