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氣溫“大跳水”,局部有9級大風!蛇年首場寒潮持續發酵,當心“風寒效應”→
來源:科普中國
發布時間:2025-02-07
瀏覽次數:915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中央氣象台2月7日06時繼續發布寒潮藍色預警:

受寒潮影響,預計,2月7日08時至2月8日20時,西北地區東(dong) 南部、華北南部、黃淮等地過程降溫6~8℃,其中,黃淮南部的部分地區降溫幅度達10℃以上;南方大部地區降溫4~6℃,其中,江淮、江南、華南等地的部分地區降溫8~10℃,江南中東(dong) 部局部降溫幅度可達10℃以上。8日早晨,最低溫度0℃線將南壓至貴州南部至江南南部一帶。另外,青藏高原北部、川西高原西部等地氣溫也將下降6~8℃。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台

中央氣象台2月7日06時繼續發布大風黃色預警:

預計,2月7日08時至8日08時,黑龍江西部、吉林西部、遼寧西部和遼東(dong) 半島、內(nei) 蒙古中東(dong) 部、華北、黃淮、江淮東(dong) 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5~6級、陣風7~8級的偏北大風,其中,內(nei) 蒙古東(dong) 部、華北北部、山東(dong) 等地的部分地區最大陣風可達9~10級;渤海、渤海海峽、黃海大部海域、東(dong) 海北部海域、台灣海峽、台灣以東(dong) 洋麵、巴士海峽、南海北部和中部海域將有7~8級、陣風9級的大風,其中渤海海峽、黃海中部、台灣海峽、巴士海峽、南海東(dong) 北部和中東(dong) 部的部分海域風力可達9級、陣風10~11級。

另外,西藏中北部、青海南部、新疆南疆盆地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6~8級、陣風9~11級的偏西大風。

2月8日08時至9日08時,內(nei) 蒙古東(dong) 部、黑龍江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5~6級、陣風7~8級的偏北大風;東(dong) 海南部海域、台灣海峽、台灣以東(dong) 洋麵、巴士海峽、南海大部海域將有7~8級、陣風9~10級的大風,其中台灣海峽、巴士海峽和南海東(dong) 北部和中東(dong) 部的部分海域風力可達9級、陣風10~11級。

另外,西藏中北部、青海中南部、川西高原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6~7級、陣風8~10級的偏西大風。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台

01 寒潮氣象預警信息

按照《寒潮預警信號及防禦指南》規定,寒潮預警信號分四級。

02 寒潮藍色預警防護措施指南

針對針對本次發布的寒潮藍色預警,我們(men) 提出相應人群防護措施建議。

03 蛇年首輪寒潮,大風比雨雪更引人注目

圖片來源:中國天氣網

與(yu) 上一輪寒潮相比,蛇年首場寒潮大風影響顯著。此次寒潮由於(yu) 冷高壓前部氣壓梯度大,梯度風效應顯著,大風的影響比雨雪的影響更加明顯。

極端性大風什麽(me) 概念需要注意什麽(me)

北京市氣象台6日下午通報,受強冷空氣影響,北京午後風力增強。截至16時30分,全市大部分地區平均風力5到6級,陣風7級左右,局地陣風達8到10級。

預計7日白天大風仍將持續,7日至8日氣溫持續低迷。目前大風黃色和持續低溫藍色預警信號生效中。

北京市氣象台首席預報員張琳娜表示,此次北京的大風具有一定極端性,主要表現為(wei) 風力遠超曆史同期。

曆史上觀象台最大的陣風出現在1994年2月8日,9級風,21.9米每秒。

此次預計觀象台的風速是8到9級,19米每秒到21米每秒之間。

6日和7日陣風尤為(wei) 強勁,專(zhuan) 家建議要加強對花燈、彩燈和戶外搭建物、廣告牌等設施的巡查和加固,做好高空作業(ye) 的安全防護,相關(guan) 部門要做好城市和森林防火。

04 什麽(me) 是風寒效應?為(wei) 啥風一吹更冷?

此次冷空氣還伴隨明顯降溫,低溫疊加強風,風寒效應顯著。

風寒效應作用下,北方6日晚間至7日的體(ti) 感溫度將比實際氣溫還要低5~15℃。像北京,6日起三天最低氣溫都預報了-11℃,風力4級左右的加持下,體(ti) 感溫度甚至會(hui) 接近-20℃。

風寒效應是指在一定氣溫下,因風力的增加,而造成體(ti) 感溫度比氣溫明顯偏低。這是因為(wei) 風會(hui) 加速人體(ti) 熱量散失,使體(ti) 感更冷。具體(ti) 來說——

當氣溫在0℃以上時,風力每增加2級,體(ti) 感溫度會(hui) 降低3℃到5℃;

而在0℃以下時,風力每增加2級,體(ti) 感溫度會(hui) 降低6℃到8℃。

綜合來源:央視網、中央氣象台、央視新聞等。




歡迎掃碼關(guan) 注深i科普!

我們(men) 將定期推出

公益、免費、優(you) 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後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