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小孩小孩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兒(er) 時民謠,讓臘八節(今年的1月7日)如同新年序曲,營造出溫暖甜蜜的氛圍,隆重地拉開了大年的序幕。
臘八節,是我國臘月最重大的節日之一。農(nong) 曆十二月初八,古代稱“臘日”,俗稱“臘八節”。宋代孟元老《東(dong) 京夢華錄》記載:“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隊念佛,以銀銅沙羅或好盆器,坐一金銅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楊枝灑浴,排門教化。諸大寺作浴佛會(hui) ,並送七寶五味粥與(yu) 門徒,謂之‘臘八粥’。”描述了臘八節的習(xi) 俗作浴佛會(hui) 、送臘八粥。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民謠中也唱出臘八節有喝臘八粥的習(xi) 俗。臘八粥始於(yu) 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後、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cong) 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ge) 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lv) 食用。
我國的文學作品中,也多有體(ti) 現臘八粥的來曆以及營養(yang) 價(jia) 值。南宋陸遊寫(xie) 道:“今朝佛粥更相饋,更覺江村節物新。”清代張問陶寫(xie) 道:“旅食一甌憐佛粥,鄉(xiang) 心萬(wan) 裏入梅花。”此外,臘八粥來曆還有赤豆打鬼、懷念嶽飛、紀念修長城民工、牢記祖先勤儉(jian) 之美德等不同傳(chuan) 說。
《紅樓夢》第十九回提及臘八粥。賈寶玉說,一群耗子要學人間熬臘八粥。臘月初七,派眾(zhong) 耗子下山去偷米豆兒(er) 、紅棗、栗子、花生、菱角兒(er) 、香芋等原料。書(shu) 中寫(xie) 道,這是寶玉杜撰的故事,其實這也是曹雪芹對清代人過臘八節的側(ce) 麵描寫(xie) 。
老舍在《北京的春節》中寫(xie) 道: “在臘八這天,家家都熬臘八粥。粥是用各種米,各種豆,與(yu) 各種幹果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nong) 業(ye) 展覽會(hui) 。”“小型的農(nong) 業(ye) 展覽會(hui) ”,用誇張而形象的語言,寫(xie) 出臘八粥食材之盛。
冰心在《臘八粥》中寫(xie) 道:“母親(qin) 說:這臘八粥本來是佛教寺煮來供佛的——十八種幹果象征著十八羅漢。”她寫(xie) 出了臘八粥來源於(yu) 佛教的說法。
沈從(cong) 文在《臘八粥》中寫(xie) 道:“栗子會(hui) 已稀爛到認不清楚了罷,赤飯豆會(hui) 煮得渾身透腫成了患水臌脹病那樣子了罷,花生仁兒(er) 吃來總已是麵東(dong) 東(dong) 的了!”作家從(cong) 小孩的角度,聞到臘八粥甜甜膩膩的味道,看到煮得“糊糊塗塗”的模樣,細致傳(chuan) 神。勾連出讀者生活積累,順著這情景聯想開去,依稀聽到“忒兒(er) 嘍”(北京話,象聲詞,吮吸吞咽很快)喝粥的聲音。
每逢臘八節,還有一個(ge) 習(xi) 俗——醃臘八蒜。據說“蒜”與(yu) “算”同音,大寒臨(lin) 近年關(guan) ,古時商家要在此時盤點結算全年收支盈虧(kui) ,外債(zhai) 、欠款都要算清楚。老舍描寫(xie) 臘八蒜“色如翡翠”“色味雙美”,讓人分明看到寒冬臘月裏的一抹綠色和春意。
各地過臘八節,有吃臘八麵、臘八豆腐和煮“五豆”等各種習(xi) 俗。民間做臘八粥,用傳(chuan) 統食材,如黏黃米、大米、薏米、紅棗、蓮子、花生、桂圓和各種豆類等,曆經淘洗、浸泡、熬製等步驟。在熱氣騰騰的大鍋前,家人一起喝著甜香的粥,從(cong) 舌尖溫暖到心尖,將節日裏的人間煙火氣具象、定格。
臘八節,是沉澱、是回憶,與(yu) 舊年招手作別;是展望、是歡喜,翹望嶄新的一年。臘八節是歲月河流上辭舊迎新的虹橋,亮眼、撫心。
(作者係中國楹聯學會(hui) 會(hui) 員)
歡迎掃碼關(guan) 注深i科普!
我們(men) 將定期推出
公益、免費、優(you) 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