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日,湖北武漢經開區,機器人在新能源汽車生產(chan) 線上作業(ye) 。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2024年9月16日,中國科技館,體(ti) 感機器人通過非接觸的方式與(yu) 觀眾(zhong) 進行互動。季春紅 攝
2024年11月17日,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大洋鑽探船“夢想”號在廣州正式入列。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wei) 攝
2024年6月27日,華燈初上時的深中通道。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2024年9月18日,安徽省合肥市,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正在進行固態量子存儲(chu) 實驗。
季春紅 攝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著陸於(yu) 內(nei) 蒙古四子王旗,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麵采樣。
宿東(dong) 攝
2024年1月10日,河北省固安縣一家集成電路企業(ye) 工人在生產(chan) 車間工作。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2024年2月7日,我國第五個(ge) 南極考察站——秦嶺站開站。張體(ti) 軍(jun) 攝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新年前夕,國家主席習(xi) 近平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和互聯網,發表了二〇二五年新年賀詞。賀詞回顧過去一年的奮鬥曆程和輝煌成就,吹響新的一年風雨兼程再出發的奮鬥號角,激蕩起億(yi) 萬(wan) 人民奮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在這份特殊的“年度盤點”中,科技創新成果令人振奮。
過去一年,我們(men) 因地製宜培育新質生產(chan) 力,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競相湧現,新能源汽車年產(chan) 量首次突破1000萬(wan) 輛,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領域取得新成果。嫦娥六號首次月背采樣,夢想號探秘大洋,深中通道踏浪海天,南極秦嶺站崛起冰原,展現了中國人逐夢星辰大海的豪情壯誌。
夢雖遙,追則能達;願雖艱,持則可圓。一項項重大突破,奏響科技創新最強音,為(wei) 培育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注入充沛動能,書(shu) 寫(xie) 輝煌燦爛的時代華章。
歡迎掃碼關(guan) 注深i科普!
我們(men) 將定期推出
公益、免費、優(you) 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