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火箭真開始燒“煤”!?| 博覽日報
來源:科普中國
發布時間:2024-12-13
瀏覽次數:1052

長征火箭煤動力綠色環保更經濟

11月30日,以國家能源集團煤基航天煤油為(wei) 主動力燃料的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首飛。

作為(wei) 我國新一代航天運載力量,長征十二號運載火箭驗證了煤基航天煤油與(yu) 我國新型泵後擺液氧煤油發動機的適配性能,為(wei) 我國後續航天重大工程奠定堅實基礎。

本次發射使用的煤基航天煤油以國家能源集團煤直接液化油為(wei) 主原料,它以煤炭資源為(wei) 根基,有效擺脫了我國航天領域長期以來對傳(chuan) 統石油資源的過度依賴,煤基航天煤油的比衝(chong) 性能、冷卻特性、流阻性能、燃燒特性等與(yu) 石油基航天煤油一致,且性能穩定。

區別於(yu) 傳(chuan) 統的石油基航天煤油,煤基航天煤油解決(jue) 了航天煤油原料來源過於(yu) 單一的曆史難題,符合我國“富煤貧油”的能源現狀,有力保障國家航天能源戰略安全,比衝(chong) 性能、產(chan) 品一致性和穩定性良好。

並且與(yu) 傳(chuan) 統火箭推進劑相比,煤油作為(wei) 新一代大推力火箭發動機的主動力,具有推力大、綠色環保、儲(chu) 運方便、經濟性高的特點。這也是長征係列運載火箭首次使用煤基航天煤油飛天,長征燒“煤”的夢想成為(wei) 現實。

圖片來源:新華社

減肥路上事事艱脂肪記憶在心間!

有沒有一起減肥的小夥(huo) 伴發現,起初效果很好,於(yu) 是就想著放縱一把,吃了一頓火鍋。結果第二天體(ti) 重猛漲3斤,而且連著幾天的運動都不見掉秤,實在是太有挫敗感了。

科學家給這種減肥之後稍微一放縱就重新胖回來的現象起了個(ge) 名字——溜溜球效應。最近的《自然》雜誌上,研究人員報道了他們(men) 關(guan) 於(yu) 溜溜球效應的研究。原來,這與(yu) 脂肪細胞的表觀遺傳(chuan) “記憶”有關(guan) 。

研究表明,肥胖會(hui) 導致脂肪細胞核發生特征性的表觀遺傳(chuan) 變化。這些變化的特殊之處在於(yu) ,即使節食後,它們(men) 仍會(hui) 存在。

也就是說,脂肪細胞會(hui) 記住自己曾經超重過,並且可以更容易地恢複到這種狀態。研究證明,曾經“胖過”的脂肪細胞,在麵對高脂肪飲食時,會(hui) 更高效地吸收脂肪,以便讓自己重返超重狀態。

研究人員尚未研究脂肪細胞能記住肥胖多久。但脂肪細胞是長壽細胞。平均而言,它們(men) 可以存活十年,直到我們(men) 的身體(ti) 用新細胞取代它們(men) 。正是由於(yu) 這種記憶效應,避免超重才是最重要的。因為(wei) 一旦超重,細胞就會(hui) 記得自己超重的樣子,並且試圖恢複這種超重狀態。

圖片來源:pixabay

恐龍稱霸白日天,“散裝耗子”眼更尖

實際上,全體(ti) 脊椎動物的共同祖先,原本就是可以看到四色的,三色加一個(ge) 紫外線。我們(men) 人類能看到三色,在哺乳界已經可以說是冠絕群雄。但放在整個(ge) 脊椎界,我們(men) 的色覺其實連條魚都不如,更不要說和恐龍的後代鳥類相比。

沒辦法,鬥不過白天活動的恐龍,哺乳動物的先祖們(men) 隻能選擇黑夜,變成了一堆“散裝耗子”。就這樣,祖先們(men) 渡過了近兩(liang) 億(yi) 年暗無天日的崢嶸歲月,白天在地洞裏躲避恐龍,夜晚才依托黑暗的庇佑出來行動。

黑夜裏本就看不到什麽(me) 顏色,色覺有沒有都一樣,還不如退化色覺,用來加強夜視能力,讓自己能在微光環境下看見東(dong) 西。因此現在很多哺乳動物,都長著一雙“鈦合金狗眼”,在夜裏閃閃放光,而四色視覺就被丟(diu) 得隻剩兩(liang) 個(ge) 了。

除此之外,夜行還強化了視杆細胞:前麵提到的色覺,都是由視錐細胞決(jue) 定的。比如鳥類能看到四色,就有四種視錐細胞。但晚上光線昏暗時,視錐細胞就無法工作了,必須換上視杆細胞。跟視錐細胞比起來,視杆細胞對光更敏感,但幾乎無法分辨顏色,隻能分辨灰階的明暗。

即使隻有一個(ge) 視杆細胞受到光子的刺激,大腦也會(hui) 認為(wei) 這些視杆細胞所在的整個(ge) 區域都受到了刺激。但由於(yu) 大腦不知道該區域的哪一部分(哪個(ge) 視杆細胞)在傳(chuan) 遞信息,所以視覺敏銳度相當低。這就是為(wei) 什麽(me) 人在弱光下看到的東(dong) 西是模糊和灰色的……

狗獾(huān)的“鈦合金狗眼” 圖片來源:wikipedia

蓬鬆羽絨蓄暖強隔絕冷風真在行!

從(cong) 保暖程度上看,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保暖材料超過羽絨的保暖性能。這是由於(yu) 羽絨的特殊結構——球狀纖維結構,每一根絨絲(si) 都是由許多鱗片疊加而成,每個(ge) 鱗片又都是中空的,在這些微小的孔隙中,可以固定大量的靜止空氣。

穿上羽絨服,羽絨便可以吸收人體(ti) 熱量,形成一個(ge) 空氣隔熱層,隔熱層固定的空氣越多,保暖性能也就越好。並且羽絨服外層麵料又能夠隔絕外層冷空氣,能更有效地減少羽絨的空氣層和外界空氣之間進行對流交換。

而羽絨服的保暖能力,主要體(ti) 現在羽絨蓬鬆後能積蓄多少厚度的空氣以及表層對冷空氣的隔絕能力。所以一件質量好的羽絨服,在不影響幹淨穿著的前提下,洗滌次數不宜過多。經常清洗會(hui) 損傷(shang) 羽絨纖維蛋白結構,羽絨變硬變脆,影響保暖度,同時也會(hui) 對麵料造成一定的損耗,增大鑽毛的可能性。

如果想清洗羽絨服,可以依據羽絨服水洗標選擇幹洗或水洗。如果水洗盡量不要使用洗衣機,最好用手洗揉捏幹淨,洗好後也不能用力直接擰幹,應輕柔地將水分擠出,再平鋪或掛起晾幹。同時,洗完之後拍打衣物恢複蓬鬆,力度也應盡量輕一點,以減少對羽絨的傷(shang) 害,延長使用壽命。

鴨絨電鏡掃描照片 圖片來源:黃玔.三種羽絨纖維的性能對比分析[J].毛紡科技,2021,49(07),85-89.

除了滿廣誌全世界最想活捉的還有它?

我們(men) 的宇宙中充斥著大量的中微子,大部分為(wei) 宇宙大爆炸的殘留,大約為(wei) 每立方厘米300個(ge) 。科學家普遍認為(wei) ,廣泛存在於(yu) 物質世界中的中微子,就包含了反物質世界的重大信息。

但是,中微子太難捉了,它不會(hui) 受海水和地層的阻擋,也無法幹擾、攔截和破解,因此中微子的檢測非常困難。在所有基本粒子中,人們(men) 對中微子了解最少,所以中微子又被稱為(wei) “幽靈粒子”。

據中國科學院消息,位於(yu) 地下700米的廣東(dong) 江門中微子實驗(JUNO)的中心探測器內(nei) 部,世界最大的單體(ti) 有機玻璃球已經全部建成,進入建設的收官階段。

網友則戲稱,“鬼終於(yu) 有了一個(ge) 高大上的名字了——中微子。如果在地下700米處發現了中微子,翻譯過來就是去地府抓了個(ge) 鬼。”

內(nei) 容綜合自中國科普博覽微博、新華社、科學大院、博物、科普中國

本文首發於(yu) 中國科普博覽(kepubolan)轉載請注明公眾(zhong) 號出處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後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