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國產(chan) 發動機的中型隱身多用途戰鬥機殲—35A飛行展示。本報記者 雷 聲攝
空軍(jun) 八一飛行表演隊在空中表演。本報記者 雷 聲攝
空軍(jun) 殲—20飛行展示。本報記者 蔣雨師攝
空軍(jun) 運油—20飛行展示。本報記者 蔣雨師攝
海軍(jun) 殲—15係列艦載機編隊飛行展示。本次展出的殲—15係列戰鬥機優(you) 化升級了航電、武器等係統,改進了機體(ti) 結構。 本報記者 蔣雨師攝
陸軍(jun) 直—8G直升機(左)、直—20直升機(中)、直—10直升機(右)進行飛行展示。直—8G直升機展示了遂行兵力運輸、搶險救災等任務的能力,直—10、直—20直升機展示了在低空領域優(you) 異的戰術機動性能。本報記者 蔣雨師攝
彩虹—7無人機真機首次亮相中國航展,該無人機是基於(yu) 先進的氣動、隱身和控製技術研製的高空亞(ya) 音速無人機,受到廣泛關(guan) 注。新華社記者 梁 旭攝
紅—19地空導彈武器係統首次展出,該係統主要用於(yu) 對彈道導彈類目標實施區域攔截,是我國國土防空反導作戰的骨幹裝備。本報記者 蔣雨師攝
颶風3000高功率微波武器係統首次展出。本報記者 蔣雨師攝
我國自主研發的AEF1200發動機首次展出,該發動機為(wei) 第一型大涵道比雙轉子渦輪風扇發動機,可為(wei) 大型飛機提供動力。本報記者 蔣雨師攝
新舟60增雨機模型。本報記者 蔣雨師攝
珠海航展中心太空中心展出的“天宮”空間站T型1∶1展示艙。本報記者 蔣雨師攝
在國家航天局中國航天展台,觀眾(zhong) 在近距離觀察嫦娥六號任務取回的月球背麵月壤樣品。新華社記者 洪澤華攝
外國參展商在低空經濟館了解低空載人航空器。本報記者 蔣雨師攝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係我們(men)
人類自古就對廣袤無垠的天空充滿向往,中華民族世代傳(chuan) 遞著飛天的夢想。
習(xi) 近平主席指出,中國始終致力於(yu) 同世界各國一道,推動航空航天科技發展。經過20多年努力,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hui) 成為(wei) 最具國際影響力的航空航天類專(zhuan) 業(ye) 展會(hui) 之一,為(wei) 推動世界航空航天科技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戰鷹齊飛,重器雲(yun) 集。11月12日至17日,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hui) 在廣東(dong) 省珠海市舉(ju) 行,本屆航展吸引47個(ge) 國家和地區的1022家企業(ye) 參展,觀眾(zhong) 累計參觀規模近60萬(wan) 人次,交易額達2856億(yi) 元。
大國重器首次亮相,集中展現硬核實力。殲—35A、紅—19地空導彈武器係統亮相本屆航展,首次打造“空、海、陸”一體(ti) 的動態演示新格局;藍天之下的靜態展區,各型製空作戰與(yu) 空中打擊、無人與(yu) 反無人作戰、戰略投送與(yu) 空投空降、預警探測與(yu) 防空反導等裝備整齊列陣、體(ti) 係亮相……武器裝備的快速發展,體(ti) 現著國防工業(ye) 體(ti) 係的不斷完善。
科技成果多維呈現,自主創新含量十足。本屆航展展品覆蓋“陸、海、空、天、電、網”全領域,首次開辟無人機、無人船、無人係統演示區,我國自主研發的AEF1200發動機首次展出,嫦娥六號取回的月背月壤樣品首次向國內(nei) 公眾(zhong) 展出,全球首顆靜止軌道微波氣象衛星模型展出……一批“高精尖”展品首發首秀,展現著我國航空航天科技的高水平自立自強。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決(jue) 定》提出,加強關(guan) 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加強新領域新賽道製度供給,建立未來產(chan) 業(ye) 投入增長機製,完善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等戰略性產(chan) 業(ye) 發展政策和治理體(ti) 係,引導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健康有序發展。
作為(wei) 一個(ge) 國家科技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體(ti) 現,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引領帶動著自動控製、計算機、電子信息、精密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一係列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本屆航展全方位展示我國航空航天及國防領域創新成果,有力促進世界航空航天科技的交流與(yu) 發展。麵向未來,航空航天科技發展必將為(wei) 人類帶來更多福祉。
(本報記者 金正波 徐雷鵬)
《 人民日報 》( 2024年11月18日 11 版)
歡迎掃碼關(guan) 注深i科普!
我們(men) 將定期推出
公益、免費、優(you) 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