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聯合會(hui) 會(hui) 員單位--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深圳農(nong) 業(ye) 基因組研究所
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深圳)農(nong) 業(ye) 基因組研究所(以下簡稱“基因組所”)是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和中國農(nong) 科院在科技體(ti) 製改革的宏觀背景下,整合整個(ge) 農(nong) 科院農(nong) 業(ye) 基因組學研究資源和科研力量的國家級研究所。在短短五年的發展過程中,基因組所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三個(ge) 麵向、兩(liang) 個(ge) 一流”重要指示精神,立足韓長賦部長“五所”定位,提出“六位一體(ti) ”產(chan) 學研資創新布局,推動新一輪院市全麵戰略合作協議簽署,提出“國際食品穀”項目並推動列入深圳市建設先行示範區“重點任務”,營造未來科研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生態,引領我國農(nong) 業(ye) 基因組學從(cong) 跟跑到領跑。
基因組所在“前沿所”定位上,積極搶占農(nong) 業(ye) 基因組國際前沿地位。在蔬菜、水稻等重要農(nong) 業(ye) 物種方麵的基因組學研究位居世界前列,獲得各級科研資金累計近4.8億(yi) 元,發表SCI論文230餘(yu) 篇,其中在《科學(Science)》《自然(Nature)》《細胞(Cell)》3大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9篇,IF>20的論文16篇。超前部署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等生物領域顛覆性技術研究,專(zhuan) 門成立合成生物學中心。
在“基礎所”定位上,著力以基礎研究帶動產(chan) 業(ye) 發展。搭建國家級產(chan) 業(ye) 孵化平台。掛牌成立全國農(nong) 業(ye) 科技成果轉移服務中心(深圳)國際中心、國家種業(ye) 科技成果產(chan) 權交易中心(深圳)國際中心,成立中農(nong) 投控集團公司。擴大產(chan) 業(ye) 合作,與(yu) 中糧營養(yang) 研究院、標準技術研究院、羅斯洛克家族公司、青島康大食品公司等簽訂合作協議。成果轉化取得新進展,簽訂水稻品種“春兩(liang) 優(you) 534”、“春兩(liang) 優(you) 華占”生產(chan) 經營權轉讓合同,轉讓費用500萬(wan) 元,水稻優(you) 質光溫敏核不育係春6S以1000萬(wan) 元轉讓深圳種子公司,創中國農(nong) 科院紀錄。
在“平台所”定位上,建設農(nong) 業(ye) 基因組大數據分析中心。研究所建設了貫穿“基因組測序—功能基因挖掘—設計育種”的研究平台,平台測序通量和計算能力均為(wei) 全國農(nong) 口單位最大。依托研究平台積極為(wei) 全國100多家農(nong) 業(ye) 科研單位提供基因組學服務,積累數據量超過5PB。牽頭成立“國家農(nong) 業(ye) 基因組科技創新聯盟”,建設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業(ye) 基因數據分析重點實驗室”“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嶺南現代農(nong) 業(ye) 科學與(yu) 技術廣東(dong) 省實驗室深圳分中心”“深圳市農(nong) 業(ye) 基因組表型分析與(yu) 利用重點實驗室”“基因組所-先正達聯合實驗室”,與(yu) 植保所共建植物病蟲害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基因組研究中心等科研載體(ti) 。
在“人才所”定位上,著力打造國際化的科研創新團隊。開創主動精準引才、柔性引進和國際引才新方式,引進高層次人才32位,聘請美國科學院院士等11位國際頂尖專(zhuan) 家為(wei) 兼職教授和學術委員會(hui) 高級顧問。開展共享式用才,通過院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引進2名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選者。強化人才培養(yang) ,16人通過院青年英才擇優(you) 評審,18人認定為(wei) 深圳市高層次人才,5人認定為(wei) 省部級人才,黃三文研究員獲得大北農(nong) 科技獎。拓寬人才培養(yang) 渠道,中國農(nong) 科院深圳研究生院確定於(yu) 2020年正式招生和辦學,與(yu) 澳大利亞(ya) 默多克大學、華中農(nong) 業(ye) 大學等高校達成聯合培養(yang) 研究生協議或意向,在站出站博士後101人,在所研究生110人。
在“深圳所”定位上,積極融入地方支撐區域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與(yu) 深圳市對口扶貧前方指揮部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創建“科技+黨(dang) 建+產(chan) 業(ye) ”扶貧新模式。成立科技扶貧工作小組,整合院內(nei) 16個(ge) 科研團隊及合作企業(ye) ,籌措資金1650萬(wan) 元,聯合中農(nong) 海稻公司在新疆喀什建立3000畝(mu) 鹽堿稻示範基地,帶動2000個(ge) 貧困戶脫貧;聯合蘭(lan) 牧藥所在新疆塔縣利用基因組學技術培育犛牛新品種,建成犛牛繁育場3個(ge) ,引進犛牛100多頭。參與(yu) “東(dong) 西部扶貧協作”,與(yu) 廣西巴馬政府簽訂合作協議,成功申請廣西省巴馬香豬資源開發工程中心,建設長壽健康農(nong) 產(chan) 品示範園,對接深圳企業(ye) 助銷巴馬農(nong) 產(chan) 品千萬(wan) 元;聯合果樹所、雲(yun) 南師範大學馬鈴薯學院在雲(yun) 南昭通聯合開展馬鈴薯、蘋果和天麻的品種研發和保鮮技術工作。開展 “菊花展”“油菜花展”等星空体育网页入口活動,累計向4萬(wan) 餘(yu) 人科普農(nong) 業(ye) 基因組學星空体育官网入口网站。